感知学院导航及自控所党支部理论学习——“同读共译、重温经典” 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3-05-26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感知学院导航及自控所党支部组织开展了“同读共译、重温经典” 理论学习活动。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导航及自控所党支部的党员同志们围绕《共产党宣言》经典选段进行了翻译并诵读,在既陌生又亲切、带着历史体温的字句里,领悟先辈们上下求索、牺牲抉择的红色初心。

《共产党宣言》出自时年不满30周岁的德国青年马克思、恩格斯之手,1848年2月在伦敦,《共产党宣言》第一次以德文单行本的形式问世。《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世界范围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共产党宣言》被世界各国广泛翻译,成为推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最重要的理论法宝,成为近现代史上影响最大的政治文献之一。

 

 左:陈望道同志(1891~1977)

右:陈望道同志译本《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印刷版)

 

在近代中国,最早打算将《共产党宣言》全部译成中文的是《星期评论》的戴季陶。热衷于社会主义研究的戴季陶,打算将《共产党宣言》译成中文本,但苦于翻译此书太难。这不仅要求译者谙熟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要具有相当高的日、汉语水平。时任上海《民国日报》主笔的邵力子得知此事,便向戴季陶举荐了陈望道,认定“能翻译此书者,非陈望道莫属”。1920年3月底,邵力子接受戴季陶的委托,向正在浙江一师坚持斗争的陈望道发出了邀请信。陈望道接信后欣然允诺,立即收拾行囊离开杭州,返回自己的老家——浙江义乌分水塘村夜以继日地秘密从事《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工作。陈望道深知这篇约稿的分量,经过一个月日日夜夜的不懈努力,费了比平常译书几倍的功夫,终于将这本经典著作译成了中文。在中译版《共产党宣言》的影响下,许多革命青年逐渐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

党员同志们还就《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的历史轶事与当前的国际时事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发表了学习感悟。

王红雨老师谈到《共产党宣言》全面、深刻地阐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历史及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其产生的原因,接着告诉我们,资产阶级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使命,接下来更美好的世界,应在无产阶级领导的共产主义制度下才能更好地发展。

文玉梅老师说到作为一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长起来的教育工作者,我为中国人民有一个坚强刚毅的党中央而感到自豪。我们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胜利,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赵忠华老师表示毛主席曾言《共产党宣言》看了不下一百多遍,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阅读一次,都有新的启发。这次重温经典,虽只读了几句便深感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国家的发展与兴盛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担起的历史责任。

黄梅珍老师谈起我何其有幸能够生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的这片土地上,国家的富强昌盛是我们有目共睹的。我将坚定不移永远跟党走,用实际行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增砖添瓦。

黄震宇老师总结到要成就伟大的事业,必须有坚忍不拔的毅力。陈望道同志翻译《共产党宣言》时处于动荡恐怖的社会环境,我们从字里行间看到的却是无比坚定的语气和对共产生活的美丽向往。处在盛世的我们应该饮水思源,坚持不懈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育人才,贡献力量。

重读重译共产党宣言,如同重走长征路,用心去感受每一位共产党先烈们最初的决心与憧憬。先烈们为我们开创了太平盛世,我辈自当继往开来,继承开创的勇气、坚持的决心,在新时代的新环境中,努力争当一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