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型硕士培养方案

 下载《仪器科学与技术全日制学术硕士培养方案》PDF

 

仪器科学与技术全日制学术硕士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本学科建立于1975年,惯性技术及其导航设备、精密仪器及机械和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科方向分别在1978年、1979年和1990年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是我国首批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之一。惯性技术及其导航设备学科1986年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成为我国航海领域第一个博士学位点,90年代根据学校的战略规划和学科内涵发展要求,着手建立精密仪器及机械博士点,并于1996年获批,2000年获批“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获准设立该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本学科历经60年发展凝练成了智能诊疗仪器、精密仪器与机器人、特种计量测试技术及仪器、导航制导技术与无人机四个稳定的学科方向。学科目前拥有教育部系统控制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自动化系共建)、上海市智能诊疗工程中心、系中心实验室等具备一批先进的教学实验设备、多种现代精密测试与数据处理仪器设备、总线测试系统,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学科拥有长江学者1人、国家优青2人以及老中青结合的研究队伍,师资力量雄厚。

学科长期以来秉承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教育精神,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对复合型、开放型人才的需求及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分化又不断综合的新特点。在电气信息类大平台的知识基础上,拓宽知识面,优化专业知识结构,综合出具有应用电子技术、光电技术、计算机应用和智能机电工程背景的知识体系。注重培养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科设有仪器科学与技术博士点、仪器科学与技术和仪器仪表工程硕士点,仪器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学科已培养博士超过100人。其中,1人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2人获上海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博士后流动站在站人数16人;培养硕士研究生600多人。学生先后获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二等奖3人次、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活动竞赛特等奖1项。学科与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日本千叶大学联合开展双硕士培养,与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建立双博士项目。

、培养目标

学科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为目标,学术型研究生(博士、硕士)以学科顶尖技术和领军人才的培养为重点,学生应系统、深入地掌握仪器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现状、发展动态和国际学术研究的前沿,开展具有较高学术意义或实用价值的科研工作,解决仪器研发过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在专业技能上,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为主,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的锻炼。在专业素养方面,注重培养一定的学科素养、专业敏锐度、创新能力,并且具备技术开发的组织和管理才能。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科技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

、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本项目采用全日制学习、导师制培养模式;新生入学后两周内经师生互选确定导师。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最长不得超过3.5年。

课程类型及学分要求

课程类别

学分要求

门数要求

GPA 学分要求

备注

公共基础课

6

4

5

 

专业基础课

6

 

数学类 3

 

专业前沿课

 

 

 

 

专业选修课

 

 

 

 

五、培养过程要求

课程学习要求

总学分≥26,其中:GPA统计源课程学分≥16,专业基础课(不含数学类)不低于6学分,数学类课程至少3学分。

为拓宽硕士生的专业知识面,加强学科交流,允许选修1-2门相关学科的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列入培养计划。

硕士生的课程学习原则上要求在第一学年内完成。

培养过程要求

(1)硕士生学位论文开题工作一般应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结束前进行;

(2)硕士生中期检查应在学位论文送审前3个月进行,基本要求:完成培养计划中规定的全部课程学习并成绩合格;GPA不低于2.7;学位论文开题已通过。

学术成果要求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之前,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成果应至少满足下述要求之一:

(1)以第一作者或除导师外排名第一作者至少发表(或录用)1篇SCI或EI检索源期刊或者本学科认定的核心期刊论文;

(2)以第一或除导师之外的第一发明人获得与学位论文内容有关的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至少1项;

(3)在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或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署名前8位)、二等奖(署名前5位)、三等奖(署名前3位)。

上述硕士研究生的学术成果必须在研究生就读期间获得,且以上海交通大学为第一完成(或署名或权力人)单位。以上学术成果规定是对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的基本要求,鼓励导师根据硕士研究生的不同研究方向和内容,提出不低于上述要求的其他补充要求。

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应积极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选择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课题;通过学位论文研究生工作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培养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硕士生学位论文要求详见:

上海交通大学关于申请授予硕士学位的规定

https://www.gs.sjtu.edu.cn/info/1140/8482.htm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撰写指南

https://www.gs.sjtu.edu.cn/info/1143/8486.htm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

学时

学分

学期

是否必修

多选组

公共基础课

MARX600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2

2

秋季

 

MARX6003

自然辩证法概论

16

1

秋季

 

FL6001

学术英语

32

2

春季

GE6001

学术写作、规范与伦理

16

1

春秋季

专业基础课

STAT6005

应用随机过程

48

3

秋季

最少1门、

最低3分

MATH6004

计算方法

48

3

春秋季

MATH6005

矩阵理论

48

3

春秋季

IST6001H

现代测试仪器设计及应用

32

2

秋季

 

IST6004H

高级数字信号处理

48

3

秋季

IST6005

纳米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32

2

秋季

IST6007

微弱信号检测

32

2

秋季

IST6009

微纳表征与测量技术

32

2

秋季

IST6002H

线性系统分析与设计

48

3

春季

IST6003

优化方法与最优控制

48

3

春季

IST6006

动态测试分析

32

2

春季

IST6008

计量学

32

2

春季

IST8015

现代实验诊断技术仪器

48

3

春季

MATH8013

人工智能的数学基础

48

3

春季

专业前沿课

EST8806

锂电池/超级电容储能器件

32

2

秋季

EST8809

纳米科学与技术

48

3

秋季

GE6012

学术报告与研讨会

32

2

秋季

IST6026

光学与光子学

48

3

秋季

IST8003

现代光学测试技术

48

3

秋季

IST8005

声学检测

48

3

秋季

IST8006

视觉检测

48

3

秋季

IST8007

惯性导航技术

48

3

秋季

IST8008

微纳制造与微电子机械系统

48

3

秋季

IST8010

空间飞行器姿态动力学与控制

48

3

秋季

IST9001

机械系统动力学及其控制

32

2

秋季

IST9002

卫星导航原理与前沿技术

32

2

秋季

MSE6303

材料光电磁性能

48

3

秋季

IST8001

机电控制技术

32

2

春季

IST8002

智能仪器技术

32

2

春季

IST8004

机器人学

48

3

春季

IST8009

数据融合技术

48

3

春季

IST8011

仪器科学技术创新基础

32

2

春季

MSE6603

功能材料的物理性能

48

3

春季

MSE8402

高分子物理和化学

32

2

春季

专业选修课

IST8016

现代智能光学仪器与设计

48

3

秋季